【儀器網 時事聚焦】導讀:近日,中國載人航天總工程師周建平表示,我國將于2022年前后完成空間站建造并開始運營。"天宮”的到來將為我國科技、經濟和社會發(fā)展帶來哪些助力呢?
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要來了!
近日,中國載人航天總工程師周建平表示,我國將于2022年前后完成空間站建造并開始運營。據介紹,中國空間站近期規(guī)模為100噸,可載3人,輪換期間能短期達到6人。未來,空間站有望成為我國開展空間科學研究的主要平臺。
我國之所以要建立自己的空間站,其實也是無奈之舉。目前,世界上只有一個由16個國家共同建造的空間站,由于美國等西方國家的阻撓,中國一直無法參與和利用該空間站,只能自食其力、自行建造。
據悉,空間站預計將于2024年退役,不出意外,屆時中國將是世界上擁有獨立空間站的國家。當然,中國不想某些國家那般“小心眼”,“天宮”號空間站將會以開放姿態(tài),接受和其他國家的合作,一道探索太空,促進航空航天領域發(fā)展。
說回咱們自己的空間站,“天宮”的到來將為我國科技、經濟和社會發(fā)展帶來哪些助力呢?
首先,從長遠角度來看,隨著人類社會的持續(xù)進步和地球資源的不斷消耗,走向太空是必然之舉。通過建立空間站,我國將進一步掌握外太空航天器的發(fā)射、運作等經驗,并將借助一系列太空實驗,來掌握人類在太空生活、活動的特殊規(guī)律與變化,為未來的深度太空探索打下堅實基礎。
其次,為了走向深空,許多科學技術需要在太空進行驗證和研究。目前,各國在太空正進行多項前沿技術的實踐,如3D打印、激光通信、機器人等。就拿3D打印來說,其在航空航天領域應用的場景就十分廣泛,價值也非常突出。
3D打印也被稱為增材制造,被譽為新時代的造物技術。借助3D打印技術,幾乎可以造出任何形狀的物品。如今,3D打印已經在教育、醫(yī)療、文創(chuàng)、工業(yè)制造等多個領域實現深入應用。雖然在一些行業(yè)中,3D打印看似可有可無,但是就航空航天領域而言,其卻屬于“剛需”。
眾所周知,太空探索并非是易事,航空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是需要以經濟基礎為依托的,這也是為什么世界航天強國幾乎都是經濟大國的原因。另外,航天工程還面臨著時間、技術、可靠性等多重挑戰(zhàn),人類走向深空也不太可能帶上太多的現成設備與物品,這時候3D打印的優(yōu)勢就足以體現了。
近年來,3D打印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愈加深入、廣泛。早在2014年,SpaceX發(fā)射的一枚獵鷹 9 號火箭中,就有一臺引擎使用了3D 打印制造氧化劑閥門;前不久,一名俄羅斯宇航員在前往空間站的途中,使用一臺被送上太空的3D打印機,制造出了3D打印人造肉。
除了3D打印,各種機器人也越多的出現在太空,或是幫助宇航員進行維護工作,或是擔當“娛樂大使”緩解宇航員的情緒等。可見,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前沿科技將登臨太空,在即時發(fā)揮自身巨大作用的同時,也為將來人類走向更遠的深空做好準備。
后,空間站的建立除了可以驗證眾多前沿技術,還能助推新型材料的研發(fā)與應用。雖然此前也有進行空間試驗的機會,但是有了空間站這個大平臺,能夠展開的科學實驗將會更多。而這些新材料以及其他航天技術試驗成果多數都可以廣泛應用于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為國家經濟、社會的發(fā)展提供堅實助力。
預計2020年,中國空間站核心艙就將發(fā)射升空;2022年,空間站就有望組建完畢。因此,讓我們一起期待“天宮”的到來吧!這不僅是中國人的驕傲,也將為全人類科技、經濟、社會和太空探索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偉大貢獻!
原標題:帶你認識“天宮” 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要來了!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