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網(wǎng) 島津】 2019年11月2-5日,第四屆全國表面物理化學學術研討會在武漢舉行。本次會議由華中科技大學承辦,侯建國院士、萬立駿院士、包信和院士等為顧問,吳凱教授、潘明虎教授為會議主席。
全國表面物理化學學術研討會是兩年一次聚焦討論表面物理化學研究的全國性系列學術會議,前三屆分別在合肥、大連和蘇州舉行。主要邀請國內(nèi)外從事表面物理化學的專家和處于一線研究的學者參加,以邀請報告和專題討論為主,并配部分墻報展講,旨在交流和討論目前表面物理化學研究領域國內(nèi)外的新型研究動態(tài)和研究成果,加強我國從事表面物理化學研究人員之間的聯(lián)系與合作,凝練未來的研究發(fā)展方向,促進我國在表面物理化學研究領域的快速發(fā)展。
吳凱教授主持第四屆全國表面物理化學學術研討會
表面化學研究正從傳統(tǒng)的表面結構、表面吸附與催化,外延到許多新興領域和方向,例如自旋電子學、量子材料、
離子化學、低維材料、能源科學和生命科學等,并且亟待物理、化學、材料、能源和生物等學科的通力合作與交叉融合。
參會人員約100人,來自高校、中科院及其他研究院所的物理學院、化學院、材料學院、物理化學院、納米研究中心、原子力顯微學研究所等,會議共有32篇專家發(fā)表,討論環(huán)節(jié)占近四分之一時間,在大會后環(huán)節(jié)展開了近2個小時的“表面物理化學發(fā)展的機遇與挑戰(zhàn)”討論,再次凸顯了大會的主旨,加強研究人員之間的聯(lián)系與合作,凝練未來的研究發(fā)展方向,促進表面物理化學研究領域的快速發(fā)展。
遲力峰教授做“有機-金屬共價結構的形成及轉換”報告
本次會議討論內(nèi)容主要集中在“分子/固體表界面研究”、“外場(光、電等)增強的表面物理化學過程”、“表面物理化學的理論發(fā)展”、“表面物理化學表征技術進展”。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表征技術層出不窮,越來越多元化,并在表面化學中得以應用,如單分子
光譜技術、近常壓原位表征技術、原子力顯微鏡成像技術、真空互聯(lián)技術、掃描探針技術、掃描探針技術與光譜技術結合、高溫高壓下的掃描探針顯微鏡技術、X射線光電子能譜、掃描隧道顯微鏡等。
島津展示了原子力顯微鏡 SPM-8100FM、SPM-9700 HT、全自動、成像型X射線光電子能譜儀AXIS SUPRA、紫外光譜、
紅外光譜等相關資料,吸引了與會者的關注。
島津展臺
第四屆全國表面物理化學學術研討會代表合影
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wǎng)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