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的要求
1.掌握觀察霉菌形態(tài)的基本方法,并觀察其形態(tài)特征。
2.掌握常用的霉菌制片方法
二、基本原理
霉菌菌絲較粗大,細胞易收縮變形,而且孢子很容易飛散,所以制標本時常用乳酸石炭酸棉藍染色液。此染色液制成的霉菌標本片其特點是:(a)細胞不變形;(b)具有殺菌防腐作用,且不易干燥,能保持較長時間;(c)溶液本身呈藍色,有一定染色效果。
霉菌自然生長狀態(tài)下的形態(tài),常用載玻片觀察,此法是接種霉菌孢子于載玻片上的適宜培養(yǎng)基上,培養(yǎng)后用顯微鏡觀察。此外,為了得到清晰、完整、保持自然狀態(tài)的霉菌形態(tài)還可利用玻璃紙透析培養(yǎng)法進行觀察。此法是利用玻璃紙的半透膜特性及透光性,將霉菌生長在覆蓋于瓊脂培養(yǎng)基表面的玻璃紙上,然后將長菌的玻璃紙剪取一小片,貼放在載玻片上用顯微鏡觀察。
三、器材
曲霉(Aspergillussp.),青霉(Penicillium sp.),根霉(Rhizopus sp.),毛霉(Mucor sp.);
乳酸石炭酸棉藍染色液,20%甘油,查氏培養(yǎng)基平板,馬鈴薯培養(yǎng)基;無菌吸管,載玻片,蓋玻片,U形棒,解剖刀,玻璃紙,濾紙等。
四、操作步驟
1.一般觀察法
于潔凈載玻片上,滴一滴乳酸石炭酸棉藍染色液,用解剖針從霉菌菌落的邊緣處取小量帶有孢子的菌絲置染色液中,再細心地將菌絲挑散開,然后小心地蓋上蓋玻片,注意不要產生氣泡。置顯微鏡下先用低倍鏡觀察,必要時再換高倍鏡。
2.載玻片觀察法
(1)將略小于培養(yǎng)皿底內徑的濾紙放入皿內,再放上U形玻棒,其上放一潔凈的載玻片,然后將二個蓋玻片分別斜立在載玻片的兩端,蓋上皿蓋,把數套(根據需要而定)如此裝置的培養(yǎng)皿疊起,包扎好,用1.05kg/cm2,121.3℃滅菌20分鐘或干熱滅菌,備用。
(2)將6—7ml滅菌的馬鈴薯葡萄糖培養(yǎng)基倒入直徑為9cm的滅菌平皿中,待凝固后,用無菌解剖刀切成0.5—1cm2的瓊脂塊,用刀尖鏟起瓊脂塊放在已滅菌的培養(yǎng)皿內的載玻片上,每片上放置2塊。
(3)用滅菌的尖細接種針或裝有柄的縫衣針,取(肉眼方能看見的)一點霉菌孢子,輕輕點在瓊脂塊的邊緣上,用無菌鑷子夾著立在載玻片旁的蓋玻片蓋在瓊脂塊上,再蓋上皿蓋。
(4)在培養(yǎng)皿的濾紙上,加無菌的20%甘油數毫升,至濾紙濕潤即可停加。將培養(yǎng)皿置28℃恒溫培養(yǎng)箱培養(yǎng)一定時間后,取出載玻片置顯微鏡下觀察。
3.玻璃紙透析培養(yǎng)觀察法
(1)向霉菌斜面試管中加入5ml無菌水,洗下孢子,制成孢子懸液。
(2)用無菌鑷子將已滅菌的、直徑與培養(yǎng)皿相同的圓形玻璃紙覆蓋于查氏培養(yǎng)基平板上。
(3)用1ml無菌吸管吸取0.2ml孢子懸液于上述玻璃紙平板上,并用無菌玻璃刮棒涂抹均勻。
(4)置28℃恒溫培養(yǎng)箱培養(yǎng)48小時后,取出培養(yǎng)皿,打開皿蓋,用鑷子將玻璃紙與培養(yǎng)基分開,再用剪刀剪取一小片玻璃紙置載玻片上,用顯微鏡觀察。
五、實驗報告
1.結果
繪圖說明你所觀察到的霉菌形態(tài)特征。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